首页 奇迹问答内容详情

兄弟奇迹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二号工位圆满完成第 100 次发射任务

2024-07-02 43 admin

今天是太空与你同行第1347期

钢铁兄弟真棒

身材高大

钢铁非常坚固

一声怒吼,震撼天地

2021 年 12 月 30 日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二号发射场

成功完成第100次发射任务

成为我国发射次数最多、率先突破百次发射的工作站

建党一百周年

百次发射

这是一个浪漫的巧合

也是一份忠诚的回答

2021年12月30日凌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通信技术实验卫星九号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圆满成功。该中心西昌发射场圆满完成2021年中国航天超级收官之战,在追梦星辰大海的征程中再次书写中国奇迹。

通信技术实验卫星九号发射场的西昌发射中心二号发射站也圆满完成第100次发射任务。从1990年到2021年,从1到100,31年间,这座塔作为我国首个突破100次发射的发射站,实现了中国航天事业一个又一个的“第一”,创造了世界航天事业一个又一个的“第一”,在中国航天发展史上铸就了不朽的丰碑。

这是一座充满荣誉的塔,承载着中国航天走向世界的使命,在艰难的诞生中创造了奇迹。

从0到1,史诗般的诞生,开启了中国航天乃至世界航天史上的一个传奇。

1984年,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从年轻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五个可以发射高轨道卫星的国家之一,意味着中国有能力进入航天发射市场。1985年10月,中国政府正式向世界宣布,中国的运载火箭将投放国际市场,承接国外卫星发射业务。

但想要分得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的蛋糕,却没那么容易,当时推力最大的中国长征三号火箭其实市场空间不大,只能搭载1.5吨左右的中型通信卫星。而当时全球通信卫星正处于更新换代阶段,2.5吨以上的大容量、多功能、长寿命的新一代卫星已成为大势所趋。

中国若想在国际发射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研制运载能力更强的新型火箭。在技术成熟的基础上,航天专家在长征二号火箭上捆绑了四台助推器,将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提升至9.2吨。

即使不是原创兄弟奇迹,推广一枚还奇迹sf纸上谈兵阶段的火箭也是非常罕见的。经过艰苦的陈述和谨慎的论证,1988年6月16日,休斯公司赢得了使用长征二号E火箭在轨交付两颗HS-601卫星的投标,并在合同中规定长征二号E火箭将在18个月后屹立在发射台上。

这是真正的“纸上谈兵”——当时,我国长征二号E火箭尚未切割制造,火箭发射塔架也尚未开工建设。

它在哪里推出?它和什么一起推出?

对于刚刚起步的西昌航天来说,用刚刚研制的“中国火箭”发射重量更大的“洋卫星”并不容易,最大的挑战是只有一年半的时间来建设符合要求的新发射场。

对此,最强的外国对手坦言,研制大型火箭至少需要三年时间。美国“泰坦”火箭副总设计师史密斯视察该中心正在建设的二号发射站时表示,中国人很可能“吸食了鸦片,出现了幻觉”。

时间不等人,建设者们迎难而上,在缺乏现代机械设备的情况下,仅靠推土机、拖拉机和原始生产工具,在石滩上仅用14个月就建成了“亚洲第一塔”。而同等规模的发射站,美国要建19个月,法国要建29个月。

然而18个月后,当史密斯看到高大的长征二号火箭如期矗立在雄伟的二号工作站上时,他不禁惊呼:“奇迹!中国人善于创造奇迹!”

1990年7月16日,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西昌,我国第一枚捆绑式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戊型火箭按时从两个月前刚刚建成的二号站发射,新塔架、新火箭首飞圆满成功。

此次飞行的成功,不仅对我国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后续我国载人航天火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一座功德塔,承载着中国航天由大到强的使命兄弟奇迹,不断突破,创造着奇迹。

从1到100的跨越,实现了数量级的提升,使中国航天事业在建设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不断取得突破。

嫦娥奔月,逐梦前行。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二号站成功发射,开启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新征程。从飞行到绕月、再到着陆月球,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历次月球探测发射任务中,西昌月球探测“母港”始终保持着“零窗口”发射成功纪录。

北斗组网,星光璀璨。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二号站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完成。回首走过的路,西昌北斗“母港”北斗卫星全部发射成功率100%,创造了一个壮丽的“航天罗盘”建设奇迹。

2021年6月3日,风云四号02号在二号站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新一代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观测系统正式进入业务化发展阶段。风云气象卫星事业51年来,我国已成功发射19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其中10颗从西昌飞上太空,为建设气象强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继天链,信息天路。2021年7月6日,天链一号05星在二号工作站成功发射,天链一号01、02、03、04星与天链二号01星连接成全球组网,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具备全球覆盖能力的中继卫星系统的国家。13年连续7次发射,天链“母港”完美构筑了一条往返地天之间的“信息天路”。

一系列国家重大项目的推进和突破,使我国航天事业由大到强,这些前所未有的实践和成果,成为二号工作站耀眼的名片和指标。

这是2号站位的排放密度数据表——

兄弟奇迹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二号工位圆满完成第 100 次发射任务

二号发射站承担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近60%的航天发射任务、63%的北斗工程发射任务、67%的月球探测工程发射任务、82%的地外发射任务、86%的天链星座发射任务……能够运载国家重大装备,具备发射不同低、中、高轨道、不同类型有效载荷、不同方向、不同型号火箭的能力。

这是二号站发射任务的成绩单:

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枚捆绑式运载火箭、我国第一颗北斗卫星、人类首次月球探测器,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次“中国火箭+中国卫星”出口、建成北斗全球组网,在国内发射场系统率先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发射场精细化管理……在服务党和国家事业中,二号工作站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

这是二号站发射加速的时间线——

前10次发射耗时6年,第10次发射仅用时1年多,前50次发射耗时22年,第二个50次发射仅用时9年多……在高密度发射的形势下,二号发射站不断提升中国航天发射“加速度”。

这是一座精神之塔,承载着中国航天人探索航天报国的使命,在创造奇迹的过程中孕育了西昌航天精神。

从0到100,血与火的考验,见证了西昌航天人对航天报国精神密码的一次次探索。

1992年8月14日上午,第一颗“奥斯特B1”卫星终于如世人期盼的那样从西昌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但3月22日首发的情景却让人终生难忘。

3月22日晚,搭载着美国研制的澳大利亚“奥塞特B1”通信卫星的长征二号戊运载火箭挺进二号发射场发射塔,中国中央电视台向全球现场直播了发射过程。

但“点火”指令发出后,火箭却没有起飞。

“紧急关机!”一瞬间,火箭发动机喷出火焰,温度超过2000摄氏度,整个发射场被棕黄色烟雾笼罩。

由于发生故障,推力不均匀,火箭出现了错位,如果不及时固定支撑箭体的防风拉杆,火箭随时都有可能坠落。

在世界航天发射史上,类似的教训极其深刻:1960年10月24日,在前苏联拜科努尔发射中心发射一枚SS-7洲际弹道导弹时,火箭因燃油泄漏发生爆炸,造成包括当时在场的原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兼战略火箭军司令涅德林元帅在内的160余人遇难。

生死考验摆在人们面前,谁来排除险情?在切断电源、确认火箭二级未点火后,西昌航天员勇敢逆流而上,投入到这场中国航天史上史无前例的“澳星保卫战”。

最终,西昌航天员用自己的智慧、责任和热血,拯救了奥星、拯救了火箭、拯救了发射场,再次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的奇迹!

那些年,航天发射接连受挫,让中国航天事业陷入低谷,严重挫伤了西昌航天人的士气和信心。为了鼓舞士气,发射场开展了征集宣传口号的活动。“每颗螺丝都连接着航天事业,每一个小按钮都维护着民族尊严。”这句口号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发射场科技人员的共鸣。

在口号的激励下,西昌航天人航天报国的决心更加坚定,各项工作更加严谨、细致、踏实,踏上了一次次胜利的新征程。时至今日,这句口号依然激励着新时代的西昌航天人。

2020年6月北斗三号全球组网的收官之战一波三折,此前因两次航天发射任务失败,发射时间由5月调整至6月。15日晚,火箭在发射前测试中发现产品技术问题,发射再次推迟。

技术问题很快就被找出,但是为了重新启动发射任务,必须先安全释放已加注的近400吨常规火箭推进剂。

加油非常危险。燃油泄漏比加油危险一百倍。

西昌航天职工望着二号工作站,它就像一座巍峨的精神灯塔,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穿透漆黑的夜空,照亮了他们的心灵。

关键时刻,发射场加油小组承担起了释放火箭常规推进剂的重任,其中一半以上是党员,他们组成突击队,连续三天反复攻克推进剂泄漏的技术难关。

6月20日,经过两天的连续奋战,加油队顺利完成燃油释放工作,再次创造了中国奇迹。这背后,是数百名西昌航天人勇于为党的事业担当,为民族复兴梦想不懈奋斗。

6月23日,二号工作站再次进行加料发射,成功将最后一颗北斗卫星送入太空,提前半年完成北斗全球组网任务,建成我国自主可控的全球导航体系,彻底摆脱导航领域受制于人的局面。

31年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充分利用高密度任务实践,构建PDCA循环人才培养体系,采取“大岗”“箭地一体化”交叉培养模式,培养了涵盖任务组织指挥、技术攻关、试验运行、二号站综合保障等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方阵。

这里涌现出了一大批“西昌航天英雄”“01指战员”“刀刃上的舞者”“托塔天王”等航天勇士、科技精英、金牌工匠,像螺丝钉和钻石一样在共和国的年轮上旋转,闪耀着“艰苦奋斗、求实创新、团结奉献”的西昌航天人精神品质,用一次次的成功捍卫着中国航天人的忠诚、荣誉、尊严和声誉。

百战百胜,我们必将再接再厉。在新的征程中,中国航天一定会走得更快、更稳、更强、更好!

二号发射站的前世今生

二号发射场于1990年5月建成,曾获我国建设工程最高奖项“鲁班奖”,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双塔发射场,可发射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

二号发射站由移动塔架和固定塔架两部分组成。移动塔架高约97米,重4700吨,可在150米水平轨道上自行移动,建成时被誉为“亚洲第一塔”,主要用于转运吊装、火箭测试、常规燃料加注等。固定塔架高约70米,主要用于保证低温燃料加注和点火发射。发射台主要用于支撑运载火箭。位于发射台下方的是导流槽,主要用于火箭点火起飞时对尾焰进行导流,防止火箭尾焰翻滚对箭体造成损坏,同时对火箭尾焰进行冷却。

二号发射站于1990年7月完成我国第一枚捆绑式运载火箭的首飞,为我国载人航天火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30年来,它已将“澳星”“北斗一、二、三号”“嫦娥二、三、四号”“天链一号”“风云二号”等百余个航天器送入轨道。迄今已完成100次发射,是我国发射次数最多、率先突破100次的发射站。

完美结局

新的旅程

我们非常有信心

我们正在前进

来源 | 我们的空间(ID:)

材料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官网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官网

文 | 王玉蕾、胡旭杰、王思宇

奇迹sf片 | 张静 何亚云 马文博 郑忠礼 马永涛

相关标签: # 兄弟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