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介绍
在遥远的西方世界,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
大洪水过后,诺亚带着新人类来到了乐园,并建造了一座通天的“巴别塔”。然而,上帝认为这是人类的亵渎。于是,上帝惩罚了人类,让人类无法相互交流,“巴别塔”工程就这样中断了。
关于这个神话还有另一种说法,那就是天神勃然大怒,从天而降雷霆,将“巴别塔”劈成了粉末。
这座富有传奇色彩的“巴别塔”与“空中花园”并列,被誉为古代文明中的建筑奇迹。然而,根据目前的历史研究,“巴别塔”的存在是一个谜,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座建筑曾经存在过。
然而,在我国历史上,确实存在着一座“巴别塔”:
公元534年的一个雨夜,北魏都城洛阳上空乌云密布。突然,闪电划破了夜空,阴沉的乌云中一道红光闪过,一颗巨大的火球降临到了人间。
随后,火球从上到下点燃了“通天塔”。被点燃的建筑就像是一把火把,让整个洛阳城看起来如同白昼。即使是一百英里外的人们也能看到首都的大火。
这座被“天火”点燃的建筑,就是被誉为“中国通天塔”的永宁寺塔。
在不同的史料中,历史学家对永宁塔的描述存在差异。例如《洛阳伽蓝记》中记载,塔高约为“百丈”,换算成现在的长度单位,“百丈”为330米。 《水经注》记载,塔高49丈,即163米。
但根据现代建筑师对永宁塔遗址的考察,当时的塔高应为140米。由此可见,《洛阳伽蓝记》和《水经注》中关于该塔的记载都是错误的。
尽管文献中给出的数据不真实,但建筑科学家的研究结果仍然震惊了考古界。据悉,迄今为止现存最高的古塔建筑应该是我国应县的木塔。这座塔建于一千多年前,高约67米。显然,这座塔的高度是无法与永宁塔相比的。
遗憾的是,今天我们已经没有机会亲眼目睹这座塔的雄伟了。
如今,我们只能从遗址坑中看到这座通天塔的遗迹,遗址面积约一万平方米,深约六米。沉默的永宁塔遗址,向后人讲述着一段发生在南北朝时期的故事。
北魏宣武帝喜得一子。然而,当儿子三岁的时候,宣武帝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北魏建国之初,开国皇帝拓跋珪为了防止后人出现“子幼而母强”的情况,定下了一条规矩,那就是“立太子,弑母”。也就是说,拓跋珪的后人如果想要立太子,就必须杀死太子的生母,防止她扰乱朝政。
宣武帝的爱子元煦三岁了,宣武帝打算立他为继承人。但如果按照祖制行事,他就必须杀掉自己最心爱的女人,元旭的生母胡桂碧。玄武帝想了又想,忽然想到了自己生母当年所面临的处境。他当太子的时候,他的母亲不是惨死在他父亲手上吗?为了避免自己的悲剧再次发生在儿子身上,宣武帝痛定思痛,废除了祖制。
胡桂弼因此躲过一劫。
然而,等待她的不幸才刚刚开始。
立太子三年后,宣武帝驾崩。六岁的元煦自然继承了皇位,宣武帝的皇后成为了当朝的太后。自古以来,后宫只能有一位主人。
高太后觉得,如果胡贵妃活着,将来她一定会坐上儿子的皇帝地位。因此,高太后设下重重陷阱,引诱胡贵妃落入陷阱。
然而,高太后低估了胡桂弼。这个女人的心机,远远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经过一番反击和算计天火奇迹,胡贵妃将高太后逼入绝境。高太后无奈,只得投靠寺庙。然而没过多久,高太后就莫名其妙地死在了寺庙里。
从此,新任胡太后就成了北魏后宫中唯一的一位。
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大多崇拜佛教,北魏也不例外。或许是因为一生多次遭遇危险,胡太后极度缺乏安全感。为了寻求内心的平静,她立即着手修建永宁寺的大规模建设工程。
看来寺庙里的塔越高,越能支撑胡氏敏感的神经。
我们知道,北魏建国以来,佛教一直被尊为“国教”。北魏统治者到达洛阳后,修建了数千座寺庙,超过两百万僧人在此修行。
在洛阳城千余座禅寺中,永宁寺相当于北魏的“重点工程”。在胡太后的亲自督造下,这座高140米的宝塔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完工了。
佛塔建成后,每到深夜,数百里之外的人们都能听到塔内传来风铃的声音。一时间,全国各地的佛教徒纷纷前来顶礼膜拜心中的佛教圣地。从此,永宁塔成为北魏王朝的象征,主持修建这座塔的胡太后受到佛教徒的高度赞扬。
然而,宝塔毕竟只是一座建筑。虽然能给胡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但却无法给她带来神的保护。佛塔建成仅一年,胡氏家族就因朝廷内乱而失势,并被宫中政敌软禁。连吃饭穿衣都成了问题。
毕竟她是一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女人。失去权力后,胡仍然依靠阴谋和算计,重新与朝中的旧官员建立联系。经过一年的监禁,胡终于有了报仇的机会。经过一场血腥政变,胡氏重新夺回后宫之主的地位,再次成为北魏的实际统治者。
胡锦涛的时代离我们太遥远了,现代人无法猜测胡锦涛在被软禁的一年里,内心经历了怎样的煎熬。在孤立无援、被政敌操纵的情况下,这个女人还能把希望寄托在心中的神佛身上吗?
也许吧,但在她求神佛无果后,这个女人一定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夺取权力上。也就是说,从重见天日的那一天起,胡就不再相信神,而一心一意地巩固权力。因此,在后来的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放荡、专横、跋扈的女人。
虽然他的儿子元煦当上了皇帝,但胡锦涛从未考虑过放权。这个时候天火奇迹,她就连亲生儿子都不再相信了。为了增加手中的权力,胡继续扶持他的家奴。胡所做的一切都被儿子元绪看到,他很担心。当时元旭几岁?十九岁,正是你打算展现才华的年纪。
然而,元煦没有皇帝的称号,也从未行使过皇帝的称号。渴望权力的元旭将自己的一切过错都归咎于母亲。为了扳倒压在自己头上的大山,元煦不惜向野心家尔朱荣求助。尔朱荣接到元旭的密信后,立即率领一队精兵攻打洛阳,以“清君侧”的名义胁迫太后交出权力。
看到叛军逼近城下,胡氏面无表情。她冷笑一声,命人在元旭的食物里下毒,杀了她的儿子。因为她已经预见到了这一天,在权力和儿子之间选择了前者。不久,尔朱荣军攻克洛阳城。
士兵闯入皇宫后,将罪魁祸首胡夫人绑了起来,然后将她带到黄河边浸在猪笼里,以安慰先帝。然而,安慰先帝是假的,夺权才是真的。尔朱荣推翻了胡太后,然后将屠刀转向满清文武。尔朱荣把那些不肯臣服的大臣都杀了。在这场血腥事件中,有2000多名官员被屠杀。
多灾多难的北魏王朝因无休无止的内乱而衰弱,逐渐走向衰落。公元534年,洛阳城降下“天火”,永宁楼被球状闪电烧毁。也许,这座塔的毁坏预示着北魏的灭亡。这一年,北魏政权垮台,北魏退出历史舞台。
那么,这座“巴别塔”的毁灭告诉我们什么呢?
在我国古代,绝大多数统治者都会采取措施来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尤其是对于那些依靠暴力手段夺取权力的皇帝来说,证明合法性是治国的重点。
为此,这些统治者往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打造“天命”的保全面子的工程,比如建筑或者文化。比如今天故事里的胡氏倾尽国力修建永宁塔,隋炀帝弑先帝夺取政权,招募百姓修筑大运河,武则天夺权其子自立为帝,以民膏立开元寺,皇位来历不明。编纂《太平御览》的赵匡义,与侄子争夺皇位篡国的朱棣,主持《永乐大典》。
然而,这些光鲜亮丽的“面子工程”到底给统治者带来了什么?这真的使他们的统治合法吗?未必。为了运河工程,隋炀帝得罪了百姓,导致天下动荡。关于“烛影斧声”的猜测;朱棣编撰的《永乐大典》随着明朝的灭亡而被烧毁……
有时候,你越是没有自信,就越需要依赖一些不切实际的面子项目。然而,即使面子工程做得再光鲜亮丽,也依然无济于事。这个原则适用于所有国家。历史上太多的统治者已经证明,这种以“巴别塔”为基础的形象工程无非是纸老虎。
参考:
【《洛阳伽蓝记》、《水经注》】
浏览统计(最近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