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奇迹SF内容详情

被困矿工传纸条求生,他们能否等来奇迹?

2024-07-10 32 admin
被困矿工传纸条求生,他们能否等来奇迹?

站点名称:被困矿工传纸条求生,他们能否等来奇迹?

所属分类:奇迹SF

相关标签: # 兄弟奇迹

进入网站

站点介绍

刘桂华

易光明

李正富

被困矿工传递了一张难以辨认的纸条,表明有些人仍然活着。

获救矿工刘桂华的父亲刘文汉和两个姐姐

地下300米的至暗时刻

空气

“气体浓度正在逐渐上升。”他们知道这是危险临近的征兆。有些人开始谈论他们年幼的孩子和即将退休的事情……

腰带

又过了两三天,饥饿难耐的刘桂华,吃下了自己腰带上的一些,“我慢慢地嚼碎,掰成小块,用水吞下去。”

尿液储存

有些人吃煤,喝尿。他们把尿液存起来,装进杯子里,“喝自己的”。他们做好了等待更长时间的准备。

笔记

“后来我们看到水位下降了,有光透进来,所以我们就用塑料管把纸币分发出去。塑料管不会被水浸湿。”

“如果能被救出来,以后我就建个微信群,结拜为兄弟。”

在地下300多米的矿坑巷道里,在漫长而焦急的等待中,13名受困矿工许下了这样的承诺。

12月14日15时26分,川煤集团杉木树煤矿N24采区界运输石门发生渗水事故。至16日16时,已确认5人死亡,13人失踪。18日凌晨3时,救援人员与受困矿工取得联系。18日近8时,13名受困矿工全部获救并被带至矿井。

黑暗中,13名矿工轮流用矿灯照明;饥饿时兄弟奇迹,就吃煤泥、皮带,喝尿;绝望时,就互相鼓励,“我们一定能获救”。

经过长达88小时的紧张、科学的救援,奇迹终于出现了,这是13位矿工兄弟的奇迹,更是所有人的奇迹。

坚持在这里

喝尿、吃皮带、传递纸条

12月19日上午9点40分左右,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获准进入正在救治6名受困矿工的宜宾矿区急救医院重症监护室,看到6名获救矿工躺在病床上休息,其中刘桂华、易光明两人体力尚可接受采访。

等等,“他们会来救我们的”

56岁的刘桂华是此次获救矿工中年龄最大、服役时间最长的矿工,曾在白蕉煤矿工作时遭遇过煤矿事故,成功脱险。医生告诉记者,刘桂华目前身体状况良好,18日晚间已开始进食,19日早上吃了一碗面。

53岁的易光明情绪稳定,躺在病床上,平静地回忆着矿坑的经历。他说,从被困至今兄弟奇迹,他一直相信“有人会来救我们”,他这样告诉自己和队友。

在漆黑的矿坑里,他们轮流打开矿灯维持照明,同时还时刻关注着水位的变化。

“水太大,把一条主巷道都堵住了。”易光明说,这次透水事故来得太突然,他们根本来不及撤离矿坑,只好往地势较高的地方走,大家都很熟悉下面的矿坑,“知道哪里比较安全”。

被困矿工传纸条求生,他们能否等来奇迹?

他们最后退到一条死胡同里,水不再涌进来,但他们没有出路。刘桂华回忆,他们最后的避难所是一个长10多米、宽3米、高3米的空间。

资料显示,杉木树煤矿建于上世纪60年代,坑道复杂、深厚,13名受困矿工所在的坑道深达地下313米。救援人员称,事故现场距离地面入口有10公里,需要2个小时才能进入事故现场。

易光明说,他们尝试了一些自救的尝试,比如含着管子呼吸、考虑游过被水淹没的巷道,但这些方法很快就被当时所处的环境否定了。

刘桂华和易光明都是经验丰富的矿工,确认他们被困井下后,胡队长在刘桂华、易光明等人的配合下,先安抚大家情绪,并让大家坐在一起,保持体力,减少空气消耗。

“当我们听到敲门声时,我们知道我们获救了”

透水事故发生当天下午,矿工们带了盒饭,当晚就吃了,没有再吃别的东西。两三天后,饿得吃不消的刘桂华,就吃了一些自己的皮带,“慢慢嚼碎,用水吞下去”。

有些人还吃煤、喝尿。易光明告诉大家,把尿留起来,装在杯子里,“自己喝”。他们做好了等待更长时间的准备。

最难受的是“瓦斯浓度逐渐升高”,他们知道这是危险临近的征兆。易光明说,有人开始说起年幼的孩子、快退休了、如果……易光明告诉大家不要绝望,“只要外面有救援,我们就有希望。”

刘桂华记不太清楚,他说,被困一天左右,就听到外面有响声,“有敲水管的声音,他们敲了十三下,我们也应了十三下。只要听到敲门声,我们就应,知道很快就能被救出来。”

易光明说,“后来我们看水位下降了,有光进来了,就用塑料管子把纸条发了出去,塑料管子不会被水浸湿,我们还有笔,我们想表达的是,我们还活着。”被困井下的矿工中,有一个瓦斯检测员,他们叫他“瓦工”,瓦斯检测员随身带着纸笔,写好纸条,绑在管子上,就往外发。

因为工作中经常走在危险路段,刘桂华对这条巷道的情况非常熟悉,这是一条U字形巷道,两端高,中间低,巷道最低处的长度大约有10米。

眼看着水位下降,听见外面的水泵停了,刘桂华凭着经验判断,自己可以游过这条危险的小巷。他决定赌一把:“毕竟我家里还有一个八岁的女儿,我不能死!”等到到达对岸救援人员所在的安全区域时,刘桂华一浮出水面就看见了救援人员。

刘桂华紧紧拥抱了救援人员,眼含热泪。

那边有急救

排水、抽气、压缩空气输送

地下313米的巷道外,事故发生后紧张的救援工作立即展开。距离煤矿最近的芙蓉煤矿救援队立即组织30人分4批下井救援。事故发生后数小时内,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派出11支救援队、192人参与救援。

排水、通风、清淤、搜救……杉木树煤矿井下环境复杂,此次渗水事故的突发,增加了井下地质、水文条件的复杂性,加之供电、排水、通风等系统受损严重,也加大了救援难度。

水位持续上涨,15日上午11时许,救援队开始使用额定流量220立方米/小时的排水设备排水,但通过观察,水位仍以每小时445毫米的速度上涨,直至16日下午13时,水位最高达到138.71米。

情况紧急,必须加快排水。在仔细评估现场情况后,一台更大的水泵运到现场并迅速投入使用,水位开始下降。排水的同时,必须保证被困矿工的氧气供应。救援人员利用管道将压缩空气输送到矿工被困区域。当水位下降到一定高度后,再抽出气体。

情况逐渐明朗,12月17日上午8点,水位降至124米,救援条件开始具备。17日中午12点,第一批医护人员开始下井。17日晚9点30分,大型救援队近50名成员正式下井。

随着水位下降,救援人员通过敲击管道与受困矿工取得联系。这是一串串“生命的音符”。国家​​矿山应急救援芙蓉队常务副队长、现场救援负责人苟忠说,救援人员敲了13下,里面回应了13下。“这一敲,大家都很激动。”救援队继续敲击管道为受困矿工“打气”,回声越来越大。18日凌晨,水位下降后,坑道顶部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缝隙。也是在这个时候,救援队从水面捞起一根塑料管,管子绑在一个塑料袋上,里面有一张纸条。字迹模糊,但依稀可辨:有人,不在水里。

团圆

82 岁老人来看望儿子

脱险后,被刘桂华紧紧拥抱的正是救援队员苟忠。当时,苟忠和他一样激动,但根据现场情况,他叮嘱其他受困矿工不要乱动,“他们被困80多个小时,没有吃的,精神又极度紧张,我担心他们会体力不支。”

一个多小时后,水位降至安全水平,救援人员准备好船形担架、救生圈,进入受困矿工所在的坑道,将他们逐一抬出,输氧、输液……

指挥部办公室里,确认13名矿工全部生还后,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5时55分,首名受困矿工被成功救出矿井,送往救护车时,矿井口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直到7时56分,13名受困矿工全部被救出矿井并被送往医院。

因突发渗水事故,13名矿工被困井下313米,经过88小时的紧张救援,奇迹生还。

18日下午6点左右,宜宾矿急救医院依然忙碌,一名扫地的女子还在加班,她告诉记者,“今天是加班,但我很满意这个班次。”

19日上午,刘桂华在短暂的采访中数度落泪,他称自己被困时,曾有人提议,“要是能被救出来,以后咱们就建个微信群,结拜为兄弟吧。”

采访即将结束时,刘桂华请记者转达对妻子陈超琼的一句话:“我很好,您放心!医生对我很好!”说到这里,刘桂华忍不住再次流下了眼泪。

19日下午1点,82岁的刘文汉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到医院看望儿子刘桂华。他告诉记者,他家四代都是矿工,爷爷、爸爸、他、儿子都是煤矿工人。刘文汉以前办过小煤矿,自己也挖煤。刘桂华和弟弟都是跟着父亲挖煤的,算是父亲的徒弟。刘桂华有兄弟姐妹5个,他是老大,弟弟也在煤矿工作,两个姐夫也曾在煤矿工作过。(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罗敏杨玲摄)

浏览统计(最近30天)